
【90周年校庆】共享学术盛宴 喜迎九十华诞——学校成功举办系列学术活动
来源: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4-11-28 作者:王辉、冯奕森 校对:刘书言 审核:郭宏伟
|
|
11月21日,我校迎来了建校90周年华诞。在建校90周年校庆之际,为营造校庆浓郁学术氛围、厚植创新文化沃土、弘扬科学家精神,学校启动了“90周年校庆—名家讲坛”系列讲座,截至今年11月,共邀请美国、德国、新加坡等113位国内外院士、知名专家走进“名家讲坛”,他们的深刻见解和前瞻性思维为学校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灵感。为进一步传承学术传统,展现新时代的医大风貌,学校科技处会同各二级学院于11月18日—24日校庆期间,以“医学科技创新 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别邀请樊代明、廖万清、丁健、程京、尚永丰、蒲慕明、詹启敏、林东昕、陈孝平、樊嘉、陈子江、王俊、张学、董晨、赵铱民、王以政、林圣彩、顾宁、李劲松、马骏、黄晓军等21位院士以及28位杰青、长江等高层次人才开展院士论坛、院士手术演示和系列高水平学术活动15场,为学校90周年华诞献上学术盛宴,中新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等中央及自治区主流媒体关注并报道。
此次校庆期间的院士论坛及系列高水平学术活动为全校师生呈现了十分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盛宴、知识盛宴,既有宏观的战略视角和深刻的理论洞见,也有最前沿的学术观点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使学校师生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增强了全校师生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助力我校科技自立自强,奋力书写医大美好新篇章。
同时学校还以“九秩芳华始为序 十年奋进建新功”为主题分别在校本部、武鸣校区、玉林校区布展,展示了我校从烽火走向盛世,从“造就本省人才,为本省之用”的初衷,到近年来坚持“四个面向”“立足广西、辐射东盟”,聚焦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工作多点突破,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新局面。科技成果展已成为广大嘉宾和校友们了解学校建校90年科技发展的重要窗口和拍照“打卡地”。
经过一年多来的酝酿、筹备与组织,各项学术活动得以顺利举办,既展现了学校的科研风貌,也作为建校9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我校师生和校友的欢迎。
▲“医学科技创新 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开幕
▲黄照权书记为院士论坛致辞
▲曾志羽校长为院士论坛致辞
▲樊代明院士作题为《整合医学宣言浅释》报告
▲廖万清院士作题为《“一带一路”真菌病防控》报告
▲丁健院士作题为《中国肿瘤新药研发》报告
▲程京院士作题为《医工融合、创新转化》的报告(线上)
▲尚永丰院士作题为《表观遗传学与癌症》的报告
▲蒲慕明院士作题为《Non-human Primate Model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的报告
▲詹启敏院士作题为《食管鳞癌的遗传变异和分子特征》的报告
▲林东昕院士分别作题为《驱动食管癌前病变演进的基因组改变》和《新时代医疗卫生体系下的肿瘤防治策略》的报告
▲陈孝平院士作“陈氏胰肠吻合术”手术演示
▲樊嘉院士作题为《肿瘤临床科学研究新范式》的报告(线上)
▲陈子江院士作题为《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与出生缺陷阻断》的报告(线上)
▲王俊院士作题为《肺癌手术智能辅助诊疗模块的研究》的报告
▲张学院士分别作题为《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故事》《罕见病致病基因研究的心得》及《说基因话疾病》的报告
▲董晨院士作题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挑战与策略》的报告
▲赵铱民院士作题为《梦圆机器人》的报告
▲王以政院士作题为《TRPC6与老年痴呆的判断》的报告
▲林圣彩院士作题为《节食的感知与健康》的报告
▲顾宁院士作题为《创新高性能医用磁性微纳材料及技术努力推进血管信息与健康工程医学》的报告(线上)
▲李劲松院士作题为《半克隆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的报告
▲马骏院士作题为《在科技创新中培养青年人才》的报告
▲黄晓军院士作题为《骨髓移植在地贫及罕见病诊疗中的现状与进展》的报告(线上)
▲学校以“九秩芳华始为序 十年奋进建新功”为主题分别在校本部、武鸣校区、玉林校区展示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