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看医大】《广西日报》刊发校庆理论文章: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 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19 作者:广西日报 校对:石鹏 冯梅佳 审核:靳芳卉

| |

11月19日,《广西日报》第6版刊发曾志羽校长理论文章: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 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

报道链接:https://ssw.gxrb.com.cn/json/interface/epaper/api.php?name=gxrb&date=2024-11-19&code=006&xuhao=1



桂在学习

曾志羽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要求“广西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在商贸、劳务、产业、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是党中央基于广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作出的战略部署。医疗卫生事业关乎人民福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有助于更好地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

提升区域健康服务水平

医疗卫生高地是指拥有先进医疗技术、完善服务体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医疗卫生区域。应着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大力培养与引进医疗人才和打造医教研协同发展高地,为我区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提供坚实“医”靠。

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二三级医院为支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资建设高水平的医院和医疗机构,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大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高区域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和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确保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均衡分布。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力做好医联体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医疗急救体系,确保突发健康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健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政策,注重本土医疗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建立全链条、全周期医疗卫生人才培育体系。出台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通过设立人才引进基金、提供科研资金等措施,引进国内外顶尖医疗人才和技术。多渠道引才用才,建立基层人才补充机制,不断壮大县域医疗卫生队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探索“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制度。

打造医教研协同发展新高地。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特别是聚焦区域高发疾病、重大传染疾病,加强高水平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着力抓好高端技术共享平台、高层次研究平台、高水平研究团队、高质量研究成果建设。加强对生命科学和疾病防治等医学领域重点方向的研究,推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等优质资源横向整合,打通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壁垒,打造辐射国家和服务区域医疗卫生的临床优势学科,实现优势资源向重点项目、关键环节和高端人才流动,全力打造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融合创新高地。

推动医疗科技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医疗卫生高地的建设能够带动医疗科技、健康养老、生物医药、健康促进等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打造医疗卫生高地,应充分发挥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促进医疗科技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推动医疗卫生与科技创新融合。制定出台政策支持医疗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医疗卫生与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创新,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支持医疗卫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服务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广电子病历、“互联网+医疗”等应用,改善边疆民族地区医疗服务信息化不足的问题,实现医疗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和优化配置。

促进医疗卫生与旅游、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我区旅游资源优势,推动医疗卫生与健康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开发“旅居康养+医疗康养+康养旅游”产业,拓展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和市场空间,打造“旅游+医疗+康养”新业态。依托我区长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医疗+养老”产业,如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康复养老、养生保健等,推动养老服务与中医医疗、养生保健等健康服务协同发展,助推大健康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文化、智能体育、智慧养老等消费新业态,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品质和供给,推动建设一批医学康养新城。

推动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与传统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传统医药资源以及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国际药用植物进出口便利化的口岸政策等优势,科学规划生物医药发展空间和功能布局,完善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注重“政策+平台+技术+资本”融合,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做强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做优仿制药产业,拓宽进出口生物医药产业市场,构建以中药民族药、海洋生物药、生物技术药品、医药中间体等为特色的医药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全球医药贸易中心。加强医疗卫生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的合作,加快生物医药工业园区及其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深化医疗卫生交流合作

深化医疗卫生交流合作,有助于提升我区医疗卫生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和消费者到广西安居兴业。应在改善服务环境、推动区域医疗协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优化医疗卫生交流合作环境。良好的医疗卫生交流合作环境对于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应完善医疗卫生投资便利服务体系,畅通跨境人员流通渠道,优化外籍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停居留政策,建立境外医疗医药资格认可清单制度、跨境医生医药职业资格互通机制。推进境内境外人员往来便利化,试点医疗便利、药物集采、支付便利等生活便利改革创新,深入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平台,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等制度创新,为各国来华人员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人员交流更加通畅。完善政策,支持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大健康产业,营造公平竞争与交流合作的服务环境。

加强区域性医疗卫生合作。推动区域医疗卫生合作是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促进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周边省份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实现医疗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共享。加强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分享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促进医疗技术的共同进步。加强政策协同,在医保政策、药品耗材采购等方面加强区域协同,推动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为跨区域就医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为跨区域医疗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国际医疗卫生交流合作。以深入推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国际医疗卫生交流合作。发挥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搭建好中越“1369生命直通车”等跨国服务救助平台,探索组建中国—东盟友好医院、上合组织友好医院等,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跨境合作,促进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加强公共卫生科技合作,建立一套跨境公共卫生科技合作制度和机制,利用好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共同搭建好中国—东盟公共卫生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中国—东盟区域集采平台,推动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药品集采等领域的联合研发示范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卫生健康合作,重点在传染病防控、人才培养、医疗科研合作、卫生人员培训与交流等方面下功夫,共同构建国际医疗卫生高地,携手应对各种健康挑战,增进地区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

(作者为青青青国产依人在线视频app校长)




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